整個中秋假期都在醫院陪小毛

媽咪待了4天

看著心肝寶貝承受發燒治療的折磨

心好疼好疼、身體好累好累

如果可以,媽咪好想繼續在醫院陪伴寶貝對抗病毒

但是學校的孩子不能不管......

帶著擔憂和不放心,今晚媽咪先回家了

小毛寶貝你要乖乖的喔

媽咪明天晚上再去陪你睡覺覺喔!

 

小毛這次發燒引起"熱痙攣"

媽咪覺得人的恐懼很多時候會因為"無知"而加劇!

所以希望大家對於熱痙攣有一些認識

才不會像媽咪一樣嚇到驚慌失措亂了方寸......

 

 

嬰幼兒熱痙攣常在高燒時出現

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

 

熱痙攣為一種良性疾病且少有後遺症,通常發燒在39度以上發生,較常出現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的幼兒,男孩比女孩多。當孩子發生此症狀時,家長要鎮靜處理,症狀緩減後,最好至醫院檢查,是否有其他造成抽搐原因,對症治療。

伴隨著發燒的肢體抽搐稱為熱痙攣,它是兒童抽搐最常見的原因,熱痙攣並不是癲癇,腦部發炎引起的抽搐也不能稱為熱痙攣。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率約為3~5%,歐美地區比亞洲常見,在台灣發生率約為3%,男孩比女孩略多。

一歲左右幼兒最常見

通常發燒在39度以上才會出現熱痙攣,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內出現抽搐現象,抽搐常在體溫急遽上升時出現,少數在退燒時出現。此時孩子會突然失去知覺、叫不醒、目光呆滯,或眼睛往上看、嘴唇發黑、牙齒咬緊、全身包括手腳抽動、肌肉僵直 (小毛就是如此...) 與鬆軟無力交替發生。痙攣時間,大部份在數秒到十分鐘,少數多於十分鐘。由於發作的時間不長,等到達醫院時,抽搐多已停止,抽搐後不會留下任何神經症狀,並無肢體麻痺無力等情形,但是1~3小時內會嗜睡,之後便完全回復正常。

通常在9個月到5歲之間發生,以1到1歲半最常見,而5歲之後就很少見。造成發燒性抽搐的原因,較常見者為喉炎、扁桃腺炎、鼻炎、中耳炎、胃腸炎、肺炎、玫瑰疹、預防注射等。

發燒造成抽搐現象

腦部神經細胞是靠電傳導來聯絡訊息,控制運動、感覺、記憶、學習等功能。平時腦中有化學物質抑制多餘的放電,但是體溫突然上升時,腦部抑制的機轉也同時失靈,但不知是發燒引起腦部失靈,還是腦部失靈引起發燒,腦細胞由於不正常的放電而產生種種症狀,若是支配肌肉的腦細胞異常就發生抽搐,支配感覺的腦細胞異常就導致失去知覺。幼兒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故容易發生。

這樣的體質是會遺傳的,30%的病童家族成員中有熱痙攣的病史 (外婆說小毛的小阿姨小時候發燒會"抽筋",那就是熱痙攣)。孕婦若吸煙,胎兒以後也易發生熱痙攣;缺鐵性貧血的孩子也易發生 (小毛可能遺傳了缺鐵性貧血),這是因為鐵對腦部功能的穩定很重要。因疾病在嬰兒房住院超過30天的孩子,也是高危險群。

腦膜炎、腦炎也會導致發燒及抽搐,此時可能會有頸部僵硬、嘔吐、嗜睡、躁動、頭頂囟門凸起等症狀,若有懷疑,醫師會抽取患者的脊髓液做進一步的診斷。妥瑞症候群也會有抽搐,但不會失去知覺也不會發燒,這種病另外會有咳嗽、鼻子用力吸氣、喉嚨發出咕嚕聲等症狀。情緒失控也會抽搐,通常在遭遇挫折發脾氣後發生,安撫孩子情緒後症狀就消失。孩子做惡夢也會抽搐,通常在清晨發生。血液中鹽份不平衡也會引起痙攣。若是癲癇發作,常會有躁動不安的先兆,局部抽搐的情形也較多。

發作時的處理程序

一項研究指出,若目賭孩子熱痙攣發作,90%家長都呈現 極度恐慌  的狀態,(媽咪就是如此...但是...真的好~~恐怖喔!) 20%甚至因驚慌失措,無法快速將孩子送到醫院診治,也有家長因為慌亂而不慎將孩子摔傷。若能夠知道緊急處理的方法,及了解熱痙攣發作,大多會在數分鐘內自動停止,也不會造成痛苦或死亡,就比較能保持鎮靜。

首先讓孩子側躺,以免嘔吐物或口水阻塞呼吸道,可用枕頭放在小孩頭下避免碰撞,且清除周圍尖銳物品。鬆開過緊的衣物以免影響呼吸;若小孩口中有異物,可在側躺後將之清出,但不要太勉強。

不可用任何東西(如湯匙、布)塞入病人口中,以避免造成牙齒斷裂或呼吸道阻塞,也不必撬開咬緊的牙齒,不要為了壓制抽搐而緊壓或束縛孩子的身體,否則會造成肌肉骨骼受傷及妨礙呼吸。不可施行人工呼吸,除非幼兒在抽搐停止後沒有呼吸才需要。在抽搐後不要馬上給小孩喝東西,以免誤入呼吸道。也不要立刻讓小孩子起來走動,因為抽搐後會嗜睡,容易跌倒。若高燒39℃以上不退,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。

有過熱痙攣一般再發的機會約20%。第一次發作的年齡愈小再發的機會愈大,在1歲以下,其復發率為50%,另外,若幼兒家族中有熱痙攣病史,或第一次發作為複雜性抽搐(超過15分鐘或單側抽搐者),則有近60%的復發率。男童比女童再發的機率高。

要考慮以藥物預防的情況

把缺鐵性貧血治療好 ,可降低再發機率。許多研究指出,防止發燒並不能減少熱痙攣再發,但罹患感冒等疾病造成高燒時,可用溫水擦拭或藥物,使體溫勿超過39度,讓孩子比較舒服。另外有研究指出,罹患流感會增加熱痙攣的機率,因此第一次發作後,可每年注射流感疫苗。另外,也有抗抽搐的藥物可以使用,但是會有嗜睡等副作用,只有再發機率高時才可使用。從食物攝取足夠的鋅對腦部也有穩定的效果,牛、豬、羊肉含鋅量豐富,乳酪、穀類外皮、堅果、深色蔬菜也有,可適量攝取。

此外,下列情形要考慮以藥物預防再發生的機會:
1. 熱痙攣已發生2次以上的幼兒。
2. 腦性麻痺、智能障礙、發育遲緩的幼兒。
3. 複雜性熱痙攣(超過15分鐘或單側抽搐者或1天有2次以上發作)。
4.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癲癇的病史。

熱痙攣小孩之後產生癲癇的機會稍高於從未發生者,一般兒童癲癇發生率0.5%,發作過1次熱痙攣幼兒以後癲癇的機會為1%。若有其他癲癇之危險因素:複雜性熱痙攣(體溫未達38℃就痙攣、超過15分鐘,或單側抽搐者或1天有2次以上發作),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癲癇病史者,先前已有腦部問題,如發育遲緩、腦性麻痺或智能障礙者,癲癇的機會增加為5%。

熱痙攣是一種良性疾病且少有後遺症,一旦發生,要鎮靜處理,發作以後,仍須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造成抽搐的原因,以免延誤了治療。

 

(詳文請見2006年七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
 

發燒、抽搐,一定要就醫查原因
baby熱痙攣怎麼辦?危險嗎?

採訪撰文╱張玉櫻
諮詢╱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一般兒科兼兒童重症病室主任 宋文舉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潘俊伸


 

當寶寶突然喪失意識、兩眼上吊、四肢不停抽筋、臉色發紫……,會讓父母及照顧者嚇壞了!當觸摸寶寶身體感覺有發燒,這可能是發燒引起的抽搐,又稱「熱痙攣」。為什麼會這樣?是癲癇嗎?嚴重嗎?發生當時及後續該如何處理?相信這是許多父母想知道的!

熱痙攣的典型症狀

「熱痙攣」發作的一般情況是:父母發現原來好好的寶寶,突然地意識全無、對外界刺激無反應、兩眼上吊、肢體肌肉僵硬地不停抖動、臉色發紫、口吐白沫、大小便失禁……,就是抽搐(又謂痙攣)的表現。然後再摸摸寶寶的身體或額頭,才知道原來寶寶發燒了!

「熱痙攣」發作的時間,短則數十秒,長則二、三十分鐘。發作過後,寶寶會因太累而熟睡一陣子(約半小時至數小時),然後會再醒來,此時意識狀況及活動力都應回復正常。

5歲以下幼兒常見,發作很突然

宋文舉主任表示,幼兒因發燒而引起的抽搐很常見,多發生於半歲至5歲間的幼兒,尤以1?3歲之間最多。在醫學統計上,所有6歲以前的健康寶寶中,大約有5%左右都曾有過此種「熱痙攣」的經驗。

「熱痙攣」多發作於「剛開始發燒之際」及「接著的24小時內」,所以父母們對這突來的抽搐幾乎是毫無準備的。然而,若寶寶已經連續燒了一、二天後,還有「熱痙攣」發生,則要特別小心有無其他潛在的嚴重問題存在!

為何寶寶容易發生熱痙攣?

宋文舉主任及潘俊伸醫師皆表示,幼兒因大腦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,所以對體溫的控制能力不足,當體溫急劇變化時,腦部細胞會不正常地放電,身體也會因適應不良而反應過度。例如在大人受寒或發高燒時,全身肌肉會打寒顫;而在幼兒則會因為顫抖地失去控制,所以就以抽搐來表現了。

此外,潘俊伸醫師還指出,「熱痙攣」也可能和體質、基因等家族遺傳因素有關。宋文舉主任則指出,某些幼兒的大腦功能不是很健全,例如早產兒、腦部開過刀、曾有腦炎(或腦膜炎)、腦瘤等等,比較容易有「熱痙攣」現象。而且季節因素並不明顯,也就是說一年四季都會發生。

發燒、抽搐會不會使腦袋受傷?

這是許多父母的重要疑問。宋文舉主任指出,單純的「熱痙攣」不會造成大腦的後遺症,除非有以下情況:
◎ 原本腦部就有問題:例如腦炎、腦膜炎等所引起的發燒及抽搐,雖然復原後已沒有發燒及抽搐的現象,但大腦已因炎症的傷害而留下後遺症。
◎ 抽搐過久導致腦部缺氧:過久的抽搐會干擾正常的呼吸,或呼吸道被嘔吐物阻塞,造成氧氣無法進入肺內而導致身體缺氧,所以對大腦會有缺氧的後遺症。受損後的腦功能,包括語言、智力、行為、動作等,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。

抽搐的5大影響及緊急處理方法

人體的所有肌肉都是由神經所控制,抽搐的動作是因為腦神經暫時放出異常微電波,經由神經傳導到各個肌肉,結果全身的肌肉都不由自主地抽動了。此時病童會短暫的失去知覺(昏迷)。
宋文舉主任說明抽搐對身體的影響,包括下列各項:

1.干擾呼吸

主要的呼吸肌肉,如橫膈膜、胸肌及腹肌,都會因抽搐而無法有效地協調動作,使無法進行正常呼吸。所以時間過久(10分鐘以上)的全身性抽搐,會導致缺氧危機。
★處理方法:抽搐發作時要儘量保持頭頸稍上仰的姿勢,如能給予氧氣是最好的,必要時(抽搐10分鐘以上)施予口對口人工呼吸(雖然很難把氣吹進肺裡,但多少會有幫助)。

2.碰撞外傷

不由自主的全身肌肉強烈抽動,使身體無法維持平衡姿態,所以容易摔倒或碰撞而引起傷害,例如頭部外傷及腦震盪。
★處理方法:在發作時要馬上將寶寶抱移到安全地方,並在旁以軟物保護住。

3.呼吸道阻塞

全身抽搐時牙關緊閉,無法進行吞嚥動作,會使口腔、咽喉處積滿了唾液,造成呼吸道堵塞。
★處理方法:切勿用大人的手指試圖扳開寶寶的牙齒,以免被咬傷。可用外軟內硬物(如小布捲纏在筷子上)伸入牙關即可,然後使寶寶側臥或俯臥,讓唾液易流開咽喉處。

4.嘔吐

腹部及胃部很容易同時抽搐,所以胃內的食物會被擠壓出來而嘔吐;再加上咽喉部位的肌肉協調控制有問題,吞嚥、呼吸都異常,因此很容易將嘔吐物吸入氣管及肺內,造成呼吸阻塞!
★處理方法:嘔吐時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或臉朝下,並使用毛巾類將口內的嘔吐物儘量清理出來。在施行口對口(鼻)的人工呼吸時,一定要先確定寶寶的口鼻腔內是通暢的,並無雜物存在。

5.抽搐後昏睡

抽搐本身是大腦及所有肌肉的劇烈運動,所以在發作後,身體會非常的疲憊,很自然地寶寶會昏睡好一陣子,這是正常的現象,不用擔心。
★處理方法:不可餵食東西,因為抽搐有可能再發作。應送寶寶到醫院檢查造成抽搐的原因。

發生當時如何處理?

父母們初碰到這種狀況,總是會驚慌失措,不知如何是好?宋文舉主任及潘俊伸醫師教您以下正確、簡明的緊急處理方法:

◎緊急處理原則:維持呼吸道暢通、防止外來傷害
只要寶寶膚色無發紫、無碰撞傷害的顧慮、無嘔吐發生,並有間斷的呼吸動作,就沒有立即的危險。
可協助寶寶躺下側臥,以利口中分泌物流出、避免嗆到,頭頸部稍微向後以維持呼吸道暢通,並移開旁邊的障礙物及鬆開衣物,以製造一個安全的環境。

◎鎮定、正確的處理方法
記得保持鎮定、不要慌張!寶寶抽搐的動作是很難用外力制止的,所以不要將手指頭或任何東西強塞進入病童的口中,因為發作時很少會咬傷舌頭,這種動作只會造成雙方的傷害;此外,也不要大聲叫喊或用力搖晃企圖讓抽搐停止。父母們只須在旁防止其他意外傷害的發生即可,並可視情況做以下的處理:
* 短暫五分鐘以內的抽搐:通常過後寶寶呼吸順暢,暫時不需特殊的處理,可直接求醫檢查,找出抽搐的原因。
* 五分鐘以上長時間的抽搐、連續間斷不停的抽搐、抽搐過後呼吸微弱甚至停止:這都表示可能有嚴重的缺氧危險,所以當場即需給予氧氣或進行人工的口對口呼吸急救,並立即送醫治療。

抽搐過後,仍需就醫詳細檢查

抽搐過後,對引起發燒的原因還是要仔細檢查及治療,這也是求醫的主要目的,找出除了一般的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外,有沒有比較特殊的病因存在?例如中耳炎、泌尿道發炎、腦炎,以及會致命的敗血症等,能及早發現、即早治療,對孩子才是最好的。

父母必學的技術

有習慣性抽搐的寶寶,父母及照顧者平時就要有熟練的技術,並在家裡貯備一些簡便的急救用具。包括:
◎氧氣筒及接管。
◎抽吸器,用以清除口鼻腔的嘔吐物。
◎易吸水的小毛巾或紗布(清除口腔用)。
◎熟練口對口人工呼吸術。

熱痙攣與癲癇的區別?需要吃藥嗎?

絕大多數幼兒的熱痙攣都是突發性的,一生也許就只有那麼一、兩次而已,屬於正常現象。癲癇則是先天的腦損傷,會有反覆的、無由的痙攣發作(沒發燒時也會),屬於病態。

宋文舉主任及潘俊伸醫師皆表示,熱痙攣並不需要靠吃藥來預防。況且皆發生於剛發燒的初期,是無法預期的,故也無須長期服用預防性的藥物。

但是對某些原來大腦就有問題的幼兒來說,其抽搐的頻率會很高,有時體溫只要一不穩定就會抽搐,此時醫生會開予一些抗抽搐的藥物來預防發作。

注意!沒有發燒的抽搐

宋文舉主任指出,沒有發燒的抽搐比較複雜,原因包括:癲癇、腦部發炎、腦瘤或腦出血、食(藥)物中毒、感染病等,這些都需要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(如驗血、腦電波、腦部斷層檢查、核磁共振等),才能正確得知成因。

注意!別讓孩子單獨活動

潘俊伸醫師特別提醒爸媽們,對於曾發生過「熱痙攣」的孩子,千萬別讓他單獨活動,尤其是騎車、游泳等,以免「熱痙攣」又突然發生,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!此外,若孩子有感冒發燒應盡快退燒、儘早就醫,以免引發抽搐。

醫師的建議

◎ 幼兒「熱痙攣」是一種正常現象,不必過於擔心,發生當時不要驚慌。
◎ 寶寶嘔吐時要清除口腔內的堵塞物,保持呼吸通暢。
父母要熟練基本急救技術(如口對口人工呼吸),寧可多做而勿忘了做。
◎ 急救是分秒必爭的,就近求醫爭取時效。
◎ 尋求寶寶熱痙攣潛在的病因,是求醫的目的之一,也是很重要的。
一旦確認是「熱痙攣」之後,下次當寶寶感冒生病時,即使只有輕微發燒也要退燒,並記得事先詢問醫師。
◎ 注意居家安全,撤走家中可能會傷害寶寶的尖銳物品,以免再次發作時碰撞受傷。
◎ 切記!避免讓寶寶進行危險的活動,大人要隨時在身旁加以注意。

(詳文請見2007年八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毛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